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網評>> 事件>> 獨居不等于活在孤島上

獨居不等于活在孤島上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21-3-22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剛剛閉幕的兩會上,“建議為每位空巢老人辦理身份卡”“允許醫(yī)保全國漫游”“為單身青年提供租購房優(yōu)惠”等頻繁沖上熱議話題榜單,它們都將焦點集中在獨居群體上。據民政部最新統(tǒng)計,截至2018年,我國有超過2億單身成年人,其中包括7700多萬獨居成年人,預計2021年這個數字將上升到9200萬,甚至可能過億。獨居群體擴大,背后有一系列問題需要慎重考慮和解決。


  受訪專家:

  復旦大學社會發(fā)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授 任 遠
  中國科學院心理健康應用中心測評主管 肖震宇
  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北京華信醫(yī)院老年醫(yī)學科主任 張改改
  本報記者 任琳賢

  “一人戶”比例不斷上升

  早在2012年,英國《衛(wèi)報》就曾報道歐睿國際信息咨詢公司的市場調查:全球獨居人數增長迅猛,從1996年的1.53億人增至2011年的2.77億人,15年間增長了55%。瑞典的獨居人數最多,47%的家庭只有一口人,其次是挪威,比例為40%。在日本,30%的家庭只有一個人。在中國、印度、巴西等發(fā)展中國家,單人家庭也增長迅速。

  根據我國統(tǒng)計局人口普查數據,1990年,我國“一人戶”家庭占所有家庭的比例約為6%,2000年上升至8%左右,2010年則高達14.53%。另外,從獨居人群的年齡分布來看,呈現明顯兩極分化:一極是老年人,《中國家庭發(fā)展報告2015》指出,我國空巢老人占老年人總數的一半,獨居老人占老年人總數的近10%,遼寧、山東、江蘇、廣東、上海、浙江6個東部城市75歲以上獨居老人最多;另一極則是中青年人,受教育程度越高、經濟實力越好的城市青年,越有可能選擇獨居。另外,因離婚、異地工作而獨居的人群也在不斷增多。

  “這主要是因為人口老齡化、城市化發(fā)展、人口遷移流動帶來的社會現象,越來越多人選擇獨居是客觀存在的趨勢。”復旦大學社會發(fā)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授任遠說,很多年輕人因為教育水平提高、獨立性增強、結婚年齡推遲等原因,更專注于自身的發(fā)展和成長,主動選擇獨居。那些背井離鄉(xiāng)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不少也處于家庭分離或單身獨居的狀態(tài)。遷移流動人口面臨高強度的工作壓力和高昂的生活成本,將婚育計劃延后,選擇一個人生活。隨著健康壽命延長,老年人空巢和獨居的比重也在提高。一些老年人有著更多獨自享受生活的條件和意愿,但那些高齡、喪偶、孤寡的老人大多都是“被迫”獨居,無人照看。

  中國科學院心理健康應用中心測評主管肖震宇表示,從心理學層面來看,現在的生活越來越便捷,有了遠程辦公、網上購物、線上娛樂,人們不需要面對面打交道也能維持一定的社交。再加上,人們更加看重自我價值,自由、適應性、個人選擇是最受現代人珍視的準則。因此,很多人不想遷就別人的生活方式,也不干擾別人的生活,更愿意享受自主安排的生活。正如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在《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一書中所說:“我這個人是那種喜愛獨處的性情,或者說是那種不太以獨處為苦的性情。每天有一兩個小時跟誰都不交談,獨自跑步也罷,寫文章也罷,我都不感到無聊?!?br />
  有些風險需注意

  獨居生活也不全然美好,畢竟“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獨居不可避免地會帶來一些困難和挑戰(zhàn),尤其是老年人,獨居會面臨更大的安全風險。

  發(fā)生意外難呼救。春節(jié)期間,北漂獨居女孩被困浴室30小時;3月7日,安徽合肥42歲的許先生在出租屋內孤獨地死去,被房東發(fā)現時已過去一月有余;3月9日,韓國媒體報道,52歲女演員李智恩在家中早已去世,卻無人發(fā)現……雖然都是個案,但從中可以對獨居的安全風險管窺一二。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北京華信醫(yī)院老年醫(yī)學科主任張改改表示,居家跌倒是威脅老年人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老年人通常會患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如果突發(fā)急性心?;虻脱堑龋苋菀讓е轮w性障礙、意識不清、昏厥等,獨居老人根本無法應對。

  孤獨感來襲。《中國青年報》曾對2000人進行過一項調查,57.9%的“空巢青年”表示缺乏感情寄托。不過肖震宇強調,一個人是否感覺孤獨,決定因素是其本身,而非家居者數量。張改改表示,孤獨情緒可能更多表現在“被迫”獨居的老年群體中。一些老年人不僅獨居,還因為身體機能的衰老而不愛出門,久而久之,會因為疾病等產生焦慮、孤單感,無人訴說。有研究發(fā)現,喪偶的老年人尤其需要社會支持,獨居后,自我封閉與強烈孤獨感現象十分普遍。

  生活方式不健康。一項針對北京婚戀青年的調查顯示,年輕人的人際交往圈子很窄,加之交通和時間成本很高,導致沒有多余精力開展人際交往,“宅”成了主旋律。“一人獨居、兩眼惺忪、三餐外賣、四季網購、五谷不分”是很多年輕獨居者的真實寫照。一個人很容易湊活過,饑一頓飽一頓,飲食營養(yǎng)質量低,宅在家運動少,長期這樣生活會危害健康。

  保持社交,改善居家環(huán)境

  專家們都認為,任何居住形式都存在各種各樣的風險,獨居不是發(fā)生意外的唯一條件。對于一些人來說,獨居是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式,它并不等于孤獨、社交能力差,因此也不該被“污名化”??梢灶A見,越來越多的人會認識到獨居生活的價值,但這一切的前提是,自愿且有能力選擇獨居,背后有較合理的配套政策、人際支持、安全保障等。

  完善配套設施。任遠表示,當前的配套服務和社會設施建設滯后于獨居人口的增長。目前,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已經嘗試打造適合年輕人居住的青年公寓、小戶型住房等,社區(qū)內有公共食堂、健身區(qū)等,既能滿足獨居需求,還有助年輕人進行社交活動,各地應根據需求,多興建這樣的社區(qū)。另外,要建立社區(qū)獨居人口的摸排檔案,尤其是獨居老年人,應列為重點關注對象。瑞士很多社區(qū)都配有全科醫(yī)生、護工及電子保姆,社區(qū)工作人員在允許范圍內提供攝像頭監(jiān)視和對講機服務,一旦老人按下對講機上的報警按鈕,即使無法說話,值班員也能查找到老人的門牌號碼并上門救助。

  維護社交圈。肖震宇說,可以享受個人時光,但不能與世隔絕。獨居者要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交流,與左鄰右舍多打交道;多參與戶外活動,如旅行、爬山等,老年人可以多參與社區(qū)活動,打打牌、下下棋等;每周至少要有一次通話,給親朋好友報平安,一旦發(fā)生失聯(lián)情況,他們可以及時伸出援手。

  改善居家安全。家中常備隨身報警器、防狼噴霧、抵門器等防身自救工具。張改改表示,對老年人而言,如果軀體和認知功能良好,完全可以獨居,但除了上述安全事項外,還要特別注意穿防滑拖鞋,在浴室、衛(wèi)生間、廚房等場所安裝防滑設施;在門口、煤氣灶附近的顯眼位置貼上提醒語,如“記得帶鑰匙”“記得關煤氣”;謹防詐騙,對于不了解的信息和人,都要謹慎對待,多向親戚朋友詢問意見。

  張改改強調,老年人選擇獨居前一定要注意評估健康,千萬別因為不想麻煩子女或不愿受束縛而逞強,曾突發(fā)過心血管疾病、身體衰弱的老年人應當避免獨居。每年可根據“FRAIL量表”評估一次:1.有疲勞感;2.有阻力感(上一層樓梯就感到困難);3.自由活動下降(不能行走超過一個街區(qū));4.五種以上疾病共存;5.一年內體重下降超過5%。滿足其中三項就意味著有衰弱癥狀,跌倒等風險較高,不宜獨居。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