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腹痛要分清餐前飯后5種情況

《生命時報》 2022-05-10 第1605期 第10版
①餐前痛:以十二指腸潰瘍常見。
秋冬、冬春交替之際常見十二指腸潰瘍,典型癥狀就是空腹時上腹痛,也可能會出現(xiàn)夜間痛,進食后就能緩解。這是因為患者的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多,且破壞能力與十二指腸黏膜的防御能力失衡,出現(xiàn)了自身消化,造成潰瘍。而空腹時,由于沒有食物中和胃酸,部分胃酸溢入十二指腸,刺激潰瘍面,痛感會更強。進食后,胃酸進入十二指腸時已與食物充分混合,降低了酸度,對潰瘍面的刺激較小,疼痛便會有所緩解。
②餐后0.5~1小時痛:胃潰瘍
胃潰瘍也是胃黏膜防御能力減弱所致,患者多伴有幽門螺桿菌感染。進食后,食物與胃黏膜發(fā)生摩擦,刺激潰瘍部位,而且胃蠕動增強,會對潰瘍造成牽拉;為了消化食物,胃酸分泌增多,黏膜受到的破壞更大,某些辛辣刺激性食物還會加劇這種刺激,導致患者出現(xiàn)明顯餐后痛,疼痛可持續(xù)數(shù)分鐘至數(shù)小時不等。
③飽餐后有燒灼感
胃食管反流病。由于患者食管的防御機制下降,進食后胃酸分泌增多,加上反流物刺激,便可引起胸骨后疼痛、不適或燒灼感。
④進食中就疼
慢性萎縮性胃炎。大多數(shù)慢性胃炎缺乏特異性癥狀,有的可能沒有癥狀,有的是不同程度的上腹隱痛、餐后飽脹、反酸等消化不良癥狀。但慢性萎縮性胃炎伴黏膜糜爛者的上腹痛較明顯,常反復發(fā)作,出現(xiàn)在進食中或餐后。
⑤餐后飽脹:功能性消化不良
患者常有反復發(fā)作的中上腹痛、上腹部燒灼感、餐后飽脹感及早飽感。目前認為,該病與內(nèi)臟高敏感性、胃腸動力障礙、感染及精神心理等因素有關(guān)。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內(nèi)臟高敏感性常使其更易出現(xiàn)上腹部不適,且餐后比空腹時更敏感。
無論是餐前痛還是餐后痛,一旦出現(xiàn)明顯上腹不適,最好及時去醫(yī)院就診。如果病程中出現(xiàn)腹痛加重、無規(guī)律、消瘦、貧血、黑便、吞咽困難、腹部腫塊等癥狀,更應(yīng)提高警惕,盡快就診查明病因。
- [事件]“棗核型身材”容易招病04-02
- [事件]法國人抑郁率歐洲最高04-02
- [事件]蔬果谷物低脂奶減輕牛皮癬04-02
- [事件]一把玉米測腸道健康04-01
- [事件]腸息肉離癌約5~10年04-01
- [事件]骨松針打一次頂10年04-01
- [事件]涂風油精不能治早泄03-31
- [事件]濕氣太重身體發(fā)臭03-31
- [事件]“棗核型身材”容易招病04-02
- [事件]法國人抑郁率歐洲最高04-02
- [事件]蔬果谷物低脂奶減輕牛皮癬04-02
- [事件]一把玉米測腸道健康04-01
- [事件]腸息肉離癌約5~10年04-01
- [事件]骨松針打一次頂10年04-01
- [書評]徐說內(nèi)經(jīng)素問27離合真邪論...03-31
- [事件]涂風油精不能治早泄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