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開展上門經絡調理服務的通知08-02
- 2018年刮痧培訓安排03-09
- 別有病網高級按摩培訓安排08-02
年齡歧視催人變老
[人物] 作者 :byb.cn 日期:2022-10-23 00:01
【byb.cn 】(來源:生命時報)不受歡迎、不被需要加劇老人不健康行為,增加抑郁和早逝風險
九成中老年人遭遇年齡歧視
上述研究團隊招募了2035名50~80歲(平均年齡62.6歲)的美國居民,根據問答和年齡歧視量表,計算參與者的日常年齡歧視分數。結果顯示,93.4%的參與者至少經歷了10種日常年齡歧視(如圖)中的一種。其中,內化的年齡歧視最常見,81.2%的參與者雖然自認為健康狀況良好或非常好,但還是覺得老了就容易孤獨、沮喪、悲傷;其次是暴露于年齡歧視信息(65.2%)和人際交往中的年齡歧視(44.9%)。總體來說,年齡越大,遭遇的年齡歧視就越多,老年女性比男性更易遭遇年齡歧視。此外,農村參與者遇到的年齡歧視高于城市,在媒體信息中花費時間越多的人,遇到的年齡歧視越多。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yī)學學會老年心理專業(yè)委員會常任理事王一牛表示,目前社會上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年齡歧視現象。例如,公交車上常聽到“不在家好好待著,跟我們上班一族擠什么擠啊!”之類的話語;公共場合下,不少老人因不會用手機掃碼或支付而遭到冷待。年齡歧視帶來的諸多問題,亟待全社會認識并解決。
對身心的負面后果不容小覷
“全社會必須對年齡歧視給予重視,尤其應改變老年人自己的看法?!北本﹨f和醫(yī)院老年醫(yī)學科副主任康琳告訴《生命時報》記者,社會上總把老年描述為一種很悲慘的狀態(tài),以至于老年人自己也把伴隨年齡增長而出現的生理衰老和認知變化描述為“有問題”或“惡化”。比如,“抗衰老”就是一個典型的年齡歧視概念。童年、青年、壯年、老年都是自然的人生階段,沒必要“抗拒”老年,更不該將“老年”定義為一種特別負面的時期。
上述研究發(fā)現,頻繁接觸常見的年齡歧視信息、互動和微不足道的“年齡偏見”可能比通常認為的更有害,會對中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產生深遠影響。內化的年齡歧視與所有健康風險增加最為相關,其次是人際交往中的頻繁年齡歧視及年齡歧視信息。世界衛(wèi)生組織開展的一項涉及45個國家422項有關年齡歧視研究的綜述發(fā)現,有405項(96%)研究發(fā)現,年齡歧視與所有健康較差結果相關,具體有以下幾點:
與早逝風險有關。有10項研究得出這一結論,其中我國研究人員發(fā)現,認為自己老了的老年人,比那些自我認知更積極的人,死亡風險高出近20%。與年齡歧視對患病影響情況的52項研究中,有50項發(fā)現年齡歧視與身體健康狀況較差有關,還會影響康復效果。在美國康涅狄格州開展的一項研究顯示,持正面年齡觀念的老年人,從嚴重殘疾中康復的可能性比持負面觀念的老年人高44%。
與不健康行為增多有關。有13項研究顯示,經歷年齡歧視的人更可能出現不健康飲食、過度飲酒或吸煙等不健康行為。此外,年齡歧視與老年人多重用藥、藥物依從性差等有關。有數據顯示,約25%的70~79歲老年患者會遭遇藥物不良事件,而在20~29歲的患者中,這一比例約為4%。
與性健康不佳有關。世界各地的流行病學調查表明,老年人的性傳播疾病發(fā)病率正在上升,年齡歧視可能在其中發(fā)揮了作用。因為關于性傳播疾病的信息有限,老年人性健康服務相對缺乏,加之老年人性話題往往是社會禁忌,導致他們生病了也不愿尋求診治。
與抑郁發(fā)生有關。44項調查年齡歧視與精神健康關聯的研究中,有16項研究顯示,年齡歧視與抑郁癥發(fā)作、加重和終生抑郁有關。2015年的數據估計,全球有633萬例抑郁癥病例歸因于年齡歧視。
與認知障礙有關。有研究表明,當老年人暴露于負面刻板印象中,認知能力和記憶力都會下降。德國一項研究還顯示,對老齡化的負面認知會加速認知能力下降。相反,能客觀、積極地看待衰老,認知能力下降速度會減慢。
與生活質量下降有關。2020年一項涵蓋29項涉及年齡歧視和生活質量研究的綜述發(fā)現,年齡歧視會對整體生活質量產生負面影響。首先,年齡歧視導致社會孤立和孤獨:1.年齡歧視會導致不受歡迎、不被需要和被社會拒絕的感覺,進而導致老年人社交退縮;2.老年人會將年齡歧視內化,然后自己選擇退離社會;3.社會中一些存在年齡歧視的法律、規(guī)范和做法,如強制退休等,會阻礙老年人參與社會活動。其次,警察和政策制定者認為老年人特別容易遭受犯罪侵害,媒體也“聳人聽聞”,這可能會造成老年人過度估計自身的脆弱性并加劇對罪犯的恐懼。
要打破“老”與“非老”的人為界限
兩位專家強調,全社會需要共同行動,打破老與非老之間的“人為界限”,改變老年人遭遇年齡歧視的現狀。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報告也提出一些綱領性建議,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改善:
改變衰老誤解。不要把老年與不健康劃等號,衰老只是生命必經的過程。研究發(fā)現,健康狀況不佳或依賴護理是社會對老年人產生負面認知的風險因素之一。相關政府部門或社會組織可定期開展消除年齡歧視的運動,提高大眾對年齡歧視的認識。研究表明,傳遞信息、知識和技能的教學,及角色扮演、模擬現實等,可增強同理心,是減少年齡歧視的最有效戰(zhàn)略之一。
增加代際互動。研究顯示,基于代際接觸的干預措施有助減少對老年人的年齡歧視。在25個歐盟國家進行的研究發(fā)現,擁有跨年齡友誼的人,年齡歧視程度較輕。倡議老年人與年輕人增強交流,如一起玩游戲、從事園藝、制作藝術品、互相學習等。
做好健康管理。研究發(fā)現,身心健康不佳的人更有可能表現出對自我的年齡歧視。康琳提醒,“老化”是自然過程不可抗拒,但可通過健康生活方式,比如做到膳食平衡、營養(yǎng)充足和規(guī)律運動,可以延緩身體功能衰弱。
北京協和醫(yī)院老年醫(yī)學科副主任 康 琳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yī)學學會老年心理專業(yè)委員會常任理事 王一牛
本報記者 張健《生命時報》 2022-09-23 第1643期 第1版
九成中老年人遭遇年齡歧視
“年齡歧視”一詞是美國老年學家羅伯特·巴特勒于1969年提出的。2022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發(fā)布的《關于年齡歧視的全球報告》,將年齡歧視定義為基于年齡對人產生的刻板印象、偏見和歧視,分為三種形式:
一是制度性年齡歧視,指機構法律、規(guī)則、社會規(guī)范和政策等制度性的原因,使得某些人因年齡而處于不利境地。例如,新冠疫情中,有的國家根據年齡來分配呼吸機或重癥監(jiān)護病房等稀缺資源,對老年人不公平。
二是人際年齡歧視,如不尊重老年人或擺出高人一等的派頭,忽視老年人的觀點或回避與老年人互動。
三是針對自己的年齡歧視,反復接觸關于年齡的偏見,會將這些偏見內化,映射到自己身上。例如,有的老年人不相信晚年能學會新技能,也不愿接受新知識。
上述研究團隊招募了2035名50~80歲(平均年齡62.6歲)的美國居民,根據問答和年齡歧視量表,計算參與者的日常年齡歧視分數。結果顯示,93.4%的參與者至少經歷了10種日常年齡歧視(如圖)中的一種。其中,內化的年齡歧視最常見,81.2%的參與者雖然自認為健康狀況良好或非常好,但還是覺得老了就容易孤獨、沮喪、悲傷;其次是暴露于年齡歧視信息(65.2%)和人際交往中的年齡歧視(44.9%)。總體來說,年齡越大,遭遇的年齡歧視就越多,老年女性比男性更易遭遇年齡歧視。此外,農村參與者遇到的年齡歧視高于城市,在媒體信息中花費時間越多的人,遇到的年齡歧視越多。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yī)學學會老年心理專業(yè)委員會常任理事王一牛表示,目前社會上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年齡歧視現象。例如,公交車上常聽到“不在家好好待著,跟我們上班一族擠什么擠啊!”之類的話語;公共場合下,不少老人因不會用手機掃碼或支付而遭到冷待。年齡歧視帶來的諸多問題,亟待全社會認識并解決。
對身心的負面后果不容小覷
“全社會必須對年齡歧視給予重視,尤其應改變老年人自己的看法?!北本﹨f和醫(yī)院老年醫(yī)學科副主任康琳告訴《生命時報》記者,社會上總把老年描述為一種很悲慘的狀態(tài),以至于老年人自己也把伴隨年齡增長而出現的生理衰老和認知變化描述為“有問題”或“惡化”。比如,“抗衰老”就是一個典型的年齡歧視概念。童年、青年、壯年、老年都是自然的人生階段,沒必要“抗拒”老年,更不該將“老年”定義為一種特別負面的時期。
上述研究發(fā)現,頻繁接觸常見的年齡歧視信息、互動和微不足道的“年齡偏見”可能比通常認為的更有害,會對中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產生深遠影響。內化的年齡歧視與所有健康風險增加最為相關,其次是人際交往中的頻繁年齡歧視及年齡歧視信息。世界衛(wèi)生組織開展的一項涉及45個國家422項有關年齡歧視研究的綜述發(fā)現,有405項(96%)研究發(fā)現,年齡歧視與所有健康較差結果相關,具體有以下幾點:
與早逝風險有關。有10項研究得出這一結論,其中我國研究人員發(fā)現,認為自己老了的老年人,比那些自我認知更積極的人,死亡風險高出近20%。與年齡歧視對患病影響情況的52項研究中,有50項發(fā)現年齡歧視與身體健康狀況較差有關,還會影響康復效果。在美國康涅狄格州開展的一項研究顯示,持正面年齡觀念的老年人,從嚴重殘疾中康復的可能性比持負面觀念的老年人高44%。
與不健康行為增多有關。有13項研究顯示,經歷年齡歧視的人更可能出現不健康飲食、過度飲酒或吸煙等不健康行為。此外,年齡歧視與老年人多重用藥、藥物依從性差等有關。有數據顯示,約25%的70~79歲老年患者會遭遇藥物不良事件,而在20~29歲的患者中,這一比例約為4%。
與性健康不佳有關。世界各地的流行病學調查表明,老年人的性傳播疾病發(fā)病率正在上升,年齡歧視可能在其中發(fā)揮了作用。因為關于性傳播疾病的信息有限,老年人性健康服務相對缺乏,加之老年人性話題往往是社會禁忌,導致他們生病了也不愿尋求診治。
與抑郁發(fā)生有關。44項調查年齡歧視與精神健康關聯的研究中,有16項研究顯示,年齡歧視與抑郁癥發(fā)作、加重和終生抑郁有關。2015年的數據估計,全球有633萬例抑郁癥病例歸因于年齡歧視。
與認知障礙有關。有研究表明,當老年人暴露于負面刻板印象中,認知能力和記憶力都會下降。德國一項研究還顯示,對老齡化的負面認知會加速認知能力下降。相反,能客觀、積極地看待衰老,認知能力下降速度會減慢。
與生活質量下降有關。2020年一項涵蓋29項涉及年齡歧視和生活質量研究的綜述發(fā)現,年齡歧視會對整體生活質量產生負面影響。首先,年齡歧視導致社會孤立和孤獨:1.年齡歧視會導致不受歡迎、不被需要和被社會拒絕的感覺,進而導致老年人社交退縮;2.老年人會將年齡歧視內化,然后自己選擇退離社會;3.社會中一些存在年齡歧視的法律、規(guī)范和做法,如強制退休等,會阻礙老年人參與社會活動。其次,警察和政策制定者認為老年人特別容易遭受犯罪侵害,媒體也“聳人聽聞”,這可能會造成老年人過度估計自身的脆弱性并加劇對罪犯的恐懼。
要打破“老”與“非老”的人為界限
兩位專家強調,全社會需要共同行動,打破老與非老之間的“人為界限”,改變老年人遭遇年齡歧視的現狀。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報告也提出一些綱領性建議,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改善:
改變衰老誤解。不要把老年與不健康劃等號,衰老只是生命必經的過程。研究發(fā)現,健康狀況不佳或依賴護理是社會對老年人產生負面認知的風險因素之一。相關政府部門或社會組織可定期開展消除年齡歧視的運動,提高大眾對年齡歧視的認識。研究表明,傳遞信息、知識和技能的教學,及角色扮演、模擬現實等,可增強同理心,是減少年齡歧視的最有效戰(zhàn)略之一。
增加代際互動。研究顯示,基于代際接觸的干預措施有助減少對老年人的年齡歧視。在25個歐盟國家進行的研究發(fā)現,擁有跨年齡友誼的人,年齡歧視程度較輕。倡議老年人與年輕人增強交流,如一起玩游戲、從事園藝、制作藝術品、互相學習等。
做好健康管理。研究發(fā)現,身心健康不佳的人更有可能表現出對自我的年齡歧視。康琳提醒,“老化”是自然過程不可抗拒,但可通過健康生活方式,比如做到膳食平衡、營養(yǎng)充足和規(guī)律運動,可以延緩身體功能衰弱。
有關【老齡化】的相關文章和視頻
相關文章 瀏覽更多相關文章>>
- [人物]陰虛 腎精就會往外跑09-23
- [人物]九旬老人每周堅持踢球06-13
- [人物]熱茶能讓身體更涼快09-25
- [人物]酸痛尋阿是09-13
- [人物]每天早上曬太陽能防癌12-18
- [人物]別被偽雜糧迷惑12-14
- [人物]教育好孩子 家長要管住嘴12-02
- [人物]年齡歧視催人變老10-23
最新文章
- [事件]血壓升高被正式下了定義12-27
- [事件]愛喝啤酒的人飲食習慣差12-27
- [事件]天冷要把陽氣藏好12-27
- [本站]18歲小伙得胃癌嚇不嚇人?12-26
- [事件]四個指標關乎健康長壽12-26
- [事件]眼球運動慢 老癡信號12-26
- [事件]重結果的人容易“卷”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