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原創(chuàng)>> 書評>> 精讀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③

精讀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③

byb.cn
[書評] 作者 :XJ 日期:2012-2-13 09:04
【分頁導航】


  【原文】故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輕而揚之,因其重而減之,因其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補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滿者瀉之于內。其有邪者,漬形以為汗;其在皮者,汗而發(fā)之;其栗悍者,按而收之,其實者散而瀉之。審其陰陽,以別柔剛。陽病治陰,陰病治陽。定其血氣,各守其鄉(xiāng)。血實宜決之,氣虛宜掣引之。


  【點評


 ?、?strong>故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始起,開始,初起;刺,針刺,這里應該是指刮痧;


 ?、?strong>其盛,可待衰而已:待衰,等待其衰退;


  ③故因其輕而揚之,因其重而減之,因其衰而彰之,是病邪浮淺,病位在表;,是順病勢向外發(fā)泄。意思是病邪浮淺的表證,可以用向外發(fā)泄的“解表法”從汗解除;重,指病在里,病邪內結;減,指用瀉下或其它攻削的方法治療。例如腹中瘀血結塊,當用“破血消癥”藥攻削,使它逐漸消除;,是病邪將盡而正氣未恢復;,是扶助正氣,使正氣旺盛而病邪盡去。例如水腫病用逐水藥后,腫勢大體消退,可改用溫陽健脾,如胃苓湯(蒼尤、厚樸、陳皮、甘草、桂枝、白朮、豬苓、茯苓、澤瀉),以加強脾的運化水濕功能,消除余腫。


 ?、?strong>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補之以味:形不足者,指形體虛弱之人;補之以味,用厚味補益。


  ⑤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滿者瀉之于內,指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凡停留在這些部位的痰涎食積等有害異物,可用“吐法”把它消除。,在這里特指吐法;,是指在下的病邪;,指用通利二便的方法,使病邪從下而出;竭之,指讓病邪枯竭;中滿,指氣阻滯于內而胸腹脹滿;,是指調利其氣,使脹悶消失。例如氣與痰濕阻滯中脘,胸腹脹滿,可用“和胃理氣”法?;蝻嬍撤e滯而引起脘腹脹痛,可采用“消導”之劑。


  ⑥其有邪者,漬形以為汗;其在皮者,汗而發(fā)之;其栗悍者,按而收之,其實者散而瀉之漬形,治療學術語。指用湯液或熏蒸浸漬取汁的治療方法。適用于表證,用此法以散邪氣;其栗悍者,按而收之,在這里,栗悍者,指慓悍,指邪氣急猛而言。對于邪氣急猛的病證,采用適當措施,以遏其勢,以緩其急,待病勢收斂,病情緩解后,再審因論治。“”,有制止,抑制之意?!稜栄拧め屧挕?“按,止也”?!?strong>收”,有收取,抓捕之意。《左傳·襄公二十七年》收字注:“收,取也”?!墩f文》:“收,捕也”。在這里,“收”引伸為“攻”解;實者,指實癥。


 ?、?strong>審其陰陽,以別柔剛。陽病治陰,陰病治陽。定其血氣,各守其鄉(xiāng):這里的,指患病的人體;


 ?、?strong>血實宜決之,氣虛宜掣引之:掣引,有導引、挽回、升提之義。由于氣虛的形成各有不同,故治療時,有緩中補虛、甘緩調理、辛溫升提、苦辛開泄等等不同治療虛證之法。一般而言,對氣虛欲脫之危重病人,應當峻補,對元氣雖虛,但病邪未盡,不任重補者,當用緩補,即用“掣引”之法。


  【整段翻譯】所以說:病在初起的時候,可用刺法而愈;及其病勢正盛,必須待其稍微衰退,然后刺之而愈。所以病輕的,使用發(fā)散輕揚之法治之;病重的,使用消減之法治之;其氣血衰弱的,應用補益之法治之。形體虛弱的,當以溫補其氣;精氣不足的,當補之以厚味。如病在上的,可用吐法;病在下的,可用疏導之法;病在中為脹滿的,可用瀉下之法;其邪在外表,可用湯藥浸漬以使出汗;邪在皮膚,可用發(fā)汗,使其外泄;病勢急暴的,可用按得其狀,以制伏之;實癥,則用散法或瀉法。觀察病的在陰在陽,以辨別其剛柔,陽病應當治陰,陰病應當治陽;確定病邪在氣在血,更防其血病再傷及氣,氣病再傷及血,所以血實適宜用瀉血法,氣虛宜用導引法。


搜索